线下实训
HOME
线下实训
正文内容
plc控制设计编程 PLC编程实例|4个基本控制电路设计方法,教你吃透控制原理
发布时间 : 2025-05-01
作者 : 小编
访问数量 : 23
扫码分享至微信

PLC编程实例|4个基本控制电路设计方法,教你吃透控制原理

1 单输出自锁控制电路

启动信号 I0.0 和停止信号 I0.1 持续为 ON 的时间般都短。该电路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“记忆”功能。

2 多输出自锁控制电路(置位、复位)

多输出自锁控制即多个负载自锁输出,有多种编程方法,可用置位、复位指令

3 单向顺序启停控制电路

1. 单向顺序启动控制电路是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规定的顺序,在各个输入信号的作用下,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执行机构自动有序动作。只有 Q0.0 启动后,Q0.1 方可启动,Q0.2 必须在 Q0.1 启动完成后才可以启动。

2. 单向顺序停止控制电路就是要求按一定顺序停止已经执行的各机构。只有 Q0.2 被停止后才可以停止 Q0.1,若想停止 Q0.0,则必须先停止 Q0.1。I0.4 为急停按钮。

4 延时启停控制电路

1. 延时启动控制 设计延时启动程序,要利用中间继电器(内部存储器 M)的自锁状态使定时器能连续计时。定时时间到,其常开触点动作,使 Q0.0 动作。

2. 延时停止控制 定时时间到,延时停止。I0.0 为启动按钮、I0.1 为停止按钮。

3. 延时启停控制电路该电路要求有输入信号后,停一段时间输出信号才为 ON;而输入信号 0FF 后,输出信号延时一段时间才 OFF。T37 延时 3 s 作为 Q0.0 的启动条件,T38 延时 5 s 作为 Q0.0 的关断条件。

经验设计法及注意事项

应用程序设计过程中,应正确选择能反映生产过程的变化参数作为控制参量进行控制;应正确处理各执行电器、各编程元件之间的互相制约、互相配合的关系,即互锁关系。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有多种,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经验设计法、顺序功能图法等。

1 经验设计法

经验设计法要求设计者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,掌握较多的典型应用程序的基本环节。根据被控对象对控制系统的要求,凭经验选择基本环节,并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。其设计过程是逐步完善的,一般不易获得最佳方案。程序初步设计后,还需反复调试、修改和完善,直至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。

经验设计法的设计不规范,没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可循,具有一定的试探性和随意性。

编写梯形图程序时应遵循的规则:

(1)“输入继电器”的状态由外部输入设备的开关信号驱动,程序不能随意改变它。

(2)梯形图中同一编号的“继电器线圈”只能出现一次,通常不能出现,但是它的触点可以无限次地重复使用。

编写梯形图程序时应遵循的规则:

(3)几个串联支路相并联,应将触点多的支路安排在上面;几个并联回路的串联,应将并联支路数多地安排在左面。按此规则编制的梯形图可减少用户程序步数,缩短程序扫描时间。

(4) 程序的编写按照从左至右、自上至下的顺序排列。一个梯级开始于左母线,终止于右母线,线圈与右母线直接相连。

①桥式电路必须修改后才能画出梯形图。

②非桥式复杂电路必须修改后才能画出梯形图

2 注意事项

(1)先编制 I/O 分配表,后设计梯形图。先对输入、输出信号及内部线圈进行编号分配,再确定 PLC 各输入 / 输出接线端子的实际接线图。

(2)合理排列梯形图,使输入 / 输出响应滞后现象不影响实际响应速度。通常可根据工艺流程图按动作先后顺序排列各输出线圈,同时兼顾内部线圈、时间继电器等线圈的排列顺序,使输入/输出延迟响应不影响实际输出对响应速度的要求。

(3)高速计数指令、高速脉冲输出指令应尽量放在整个用户程序的前部。由于高速计数器和高速脉冲串发生器与 CPU 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在 I/O 扫描时进行的,所以在执行其他命令时就可能影响高速计数器、高速脉冲串发生器与 CPU 之间的信息交换,甚至有可能丢失脉冲。

(4)在 PLC 输入端子接线图中,对于同一个发信元件,通常只需选其中某一触点(例如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)接入输入端子,即对一个发信元件,它只能占一个输入地址编号。

( 5)合理接入输入信号的触点(常开或常闭触点),提高设备的可靠性、安全性。PLC 实际 I/O 接线图中,某输入信号(如按钮)究竟是接入电器的常开触点还是常闭触点,应从设备的可靠性、安全性角度考虑。当输入端接线故障断线时,设备状态应向着安全的状态发展。因此, 停止按钮应以常闭触点接入 PLC 输入接线端子,而启动按钮应以常开触点接入 PLC 输入接线端子(为便于理解,本书前面章节各图均按常开触点接入处理)。

(6)从安全考虑,重大安全部分不接入 PLC 的输入端,而做硬件处理。例如,紧急停车按钮、互锁触点、紧急限位开关、热继电器控制触点等,接至 PLC 的输出端子上,直接对输出负载(KM1、KM2)进行控制,以保证 PLC 故障时不损坏设备,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。

(7)应保证有效输入信号的电平保持时间。要保证输入信号有效,输入信号的电平保持时间必须大于 PLC 一个扫描周期。除非对开关量输入信号设置允许脉冲捕捉功能,这样就允许 PLC 捕捉到持续时间很短的脉冲。

(8)PLC 指令的执行条件有信号电平有效和跳变有效的区别,编程时应加以注意。

(9)由电气控制图转换为梯形图时应注意:对旧设备改造时可借鉴原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为梯形图。继电器控制电路图中的电器触点大多为先断后合型,而 PLC 梯形图中的“软继电器”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状态的转换是同时发生的。设计梯形图时可使用延迟电路(如利用内部时间继电器延迟或利用 PLC 循环扫描工作方式而产生的输入 / 输出延迟响应)来模拟先断后合型电器的功能。

顺序功能图与设计法

功能图及其组成

功能表图(Function Chart Diagram)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法,全面描述控制系统,含电气、液压、气动和机械控制系统或系统某些部分的控制过程、功能和特性的一种通用语言。在功能表图中,把一个过程循环分解成若干个清晰的连续阶段,称为“步”(Step),步与步之间由“转换”分隔。当两步之间的转换条件满足,并实现转换,上一步的活动结束,而下一步的活动开始。一个过程循环分的步越多,对过程的描述就越精确。

1. 步

在控制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中,各依次顺序相连的工作阶段,称为步或工步,用矩形框和文字(或数字)表示。步有两种状态:“活动步、“非活动步” 、“初始步”:一系列活动步决定控制过程的状态。对应控制过程开始阶段的步,每一个功能表图至少有一个初始步,初始步用双线矩形框表示。

2. 动作

在功能表图中,命令(Command)或称动作(Action)用矩形框文字和字母符号表示,与对应步的符号相连。一个步被激活,能导致一个或几个动作或命令,亦即对应活动步的动作被执行。若某步为非活动步,对应的动作返回到该步活动之前的状态。对应活动步的所有动作被执行,活动步的动作可以是动作的开始、继续或结束。若有几个动作与同一步相连,这些动作符号可水平布置,也可垂直布置。

3. 有向连线

有向连线将各步按进展的先后顺序连接起来,它将步连接到转换,并将转换连接到步。有向连线指定了从初始步开始向活动步进展的方向与路线。有向连线可垂直或水平布置。为了使图面更加清晰,个别情况下也叫用斜线。在功能表图中,进展的走向总是从上至下、从左至右,因此有向连线的箭头可以省略。如果不遵守上述进展规则,必须加注箭头。若垂直有向连线与水平有向连线之间没有内在联系,允许它们交叉,但当有向连线与同一进展相关时,则不允许交叉。在绘制功能表图时,因图较复杂或用几张图表示有向连线必须中断,应注明下一步编号及其所在的页数。

4. 转换

在功能表图中,生成活动步的进展是按有向连线指定的路线进行的,进展由一个或几个转换的实现来完成。转换的符号是一根短画线,与有向连线相交,转换将相邻的两个步隔开。如果通过有向连线连接到转换符号的所有前级步都是活动步,该转换为“使能转换”,否则该转换为“非使能转换”。只有当转换为使能转换且转换条件满足时,该转换才被实现。某转换实现,所有与有向连线和相应转换符号相连的后续步被激活,而所有与有向连线和相应转换符号相连的前级步均为非活动步。

5. 转换条件

转换条件标注在转换符号近旁,转换条件可以用 3 种方式表示。

(1)文字语句:b、c 触点中任何一个闭合,触点 a 同时闭合。

(2)布尔表达式:a(b+c)。(3)图形符号:

所谓转换条件是指与该转换相关的逻辑变量,可以是真(1),也可以是假(0)。如果逻辑变量为真,转换条件为“l”,转换条件满足;如果逻辑变量为假,转换条件为“0”,转换条件不满足。只有当某使能步转换条件满足时,转换才

选择序列的开始称为 分支,转换符号只能标在水平线之下,每个分支上必须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转换条件,且具有优先级。

选择序列的结束称为 合并,几个选择序列合并到一个公共序列时,转换符号只能标在水平线之上。

并行序列用双水平线表示,转换符号在双水平线之上,为公共转换条件。

并行序列的结束称为合并。转换符号在水平线以下,当双水平线之上的所有前级都处于活动状态时,且转换条件成立,则下一步被激活。同时所有前级步都变为不活动步。

绘制原则及注意事项

1. 控制系统功能图的绘制必须满足以下规则。

(1)状态与状态不能相连,必须用转移分开。

(2)转移与转移不能相连,必须用状态分开。

(3)状态与转移、转移与状态之间的连接采用有向线段,自上向下画时,可以省略箭头。当有向线段从下向上画时,必须画上箭头,以表示方向。

(4)一个功能图至少要有一个初始状态。

2. 注意事项

(1)顺控指令仅对元件 S 有效,顺控继电器 S 也具有一般继电器的功能,所以对它能够使用其他指令。

(2)SCR 段程序能否执行取决于该状态器(s)是否被置位,SCRE 与下一个 LSCR 之间的指令逻辑不影响下一个 SCR 段程序的执行。

(3)不能把同一个 S 位用于不同程序中,例如:如果在主程序中用了 S0.1,则在子程序中就不能再使用它了。

(4)在 SCR 段中不能使用 JMP 和 LBL 指令,就是说不允许跳入、跳出或在内部跳转,但可以在 SCR 段附近使用跳转和标号指令。

(5)在 SCR 段中不能使用 FOR、NEXT 和 END 指令。

(6)在状态发生转移后,所有的 SCR 段的元器件一般也要复位。如果希望继续输出,可使用置位 / 复位指令。

(7)在使用功能图时,状态器的编号可以不按顺序编排。

用 SCR 指令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

单序列顺序功能图的编程

这是最简单的功能图,其动作是一个接一个地完成的。每个状态仅连接一个转移,每个转移也仅连接一个状态。如图示为单流程的功能图、梯形图和语句表。

选择序列编程

在生产实际中,对具有多流程的工作,要进行流程选择或者分支选择。即一个控制流可能转入多个可能的控制流中的某一个,但不允许多路分支同时执行。到底进入哪一个分支,取决于控制流前面的转移条件哪一个为真。

并行序列编程

在许多实例中,一个顺序控制状态流必须分成两个或多个不同分支的控制状态流,这就是并行分支。当一个控制状态流分成多个分支时,所有的分支控制状态流必须同时激活。当多个控制流产生的结果相同时,可以把这些控制流合并成一个控制流,即并行分支的连接。在合并控制流时,所有的分支控制流必须都是完成了的。这样,在转移条件满足时才能转移到下一个状态。并行顺序一般用双水平线表示,同时结束若干个顺序也用双水平线表示。

PLC经典案例

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七大步骤,看完记得点个赞

在上一篇文章中给大家分享了(点击回顾:你一定要学的,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),这一次就分享一下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吧。

这也是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的关键,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设计,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~下面我们就开始吧。

第一步:分析被控对象并提出控制要求

系统规划是设计的第一步,包括确定控制方案与总体设计两个部分,确定控制系统方案时,应该首先明确控制对象所需要实现的动作与功能,然后详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,了解被控对象机、电、液之间的配合,提出被控对象对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,确定控制方案。

第二步:确定输入/输出设备并分配I/O点

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,确定系统所需的全部输入设备(如:按钮、位置开关、转换开关及各种传感器等)和输出设备

(如:接触器、电磁阀、信号指示灯及其它执行器等),从而确定与PLC有关的输入/输出设备,以确定PLC的I/O点数,进行IO分配,画出PLC的I/O点与输入/输出设备的连接图或对应关系表。

第三步:硬件配置

根据要求确定配置要求,选择PLC型号、规格,确定I/O模块的数量和规格,确定是否选择特殊功能模块,是否选择人机界面、伺服、变频器等等。

第四步: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

根据总体方案完成电气控制原理图,并画出系统其它部分的电气线路图,包括主电路和未进入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电路等。PLC的I/O连接图和PLC外围电气线路图组成系统的电气原理图。

第五步:程序设计

1.程序设计

程序设计应该根据所确定的总体方案与以及完成的电气原理图,按照所分配好的IO地址,去编写实现控制要求与功能的PLC用户程序,注意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来设计PLC程序。

程序要以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为主线,逐一编写实现各控制功能或各子任务的程序,逐步完善系统指定的功能。

除此之外,程序通常还包括以下内容:

1)初始化程序。在PLC上电后,一般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,为启动作必要的准备,避免系统发生误动作。初始化程序的主要内容有:对某些数据区、计数器等进行清零,对某些数据区所需数据进行恢复,对某些继电器进行置位或复位,对某些初始状态进行显示等等。

2)检测、故障诊断和显示等程序。这些程序相对独立,一般在程序设计基本完成时再添加。

3)保护和连锁程序。保护和连锁是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,必须认真加以考虑。它可以避免由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控制逻辑混乱。

2.程序模拟调试

在程序设计完成之后,一般应通过PLC编程软件所自带的自诊断功能对PLC程序进行基本的检查,排除程序中的错误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应该通过必要的模拟仿真手段,对程序进行模拟与仿真试验。对于初次使用的伺服驱动器、变频器等设备,可以通过检查运行的方法,实现进行离线调整和测试,以缩短现场调试的时间。

第六步:系统调试

PLC的系统调试是检查、优化PLC控制系统硬件、软件设计,提高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步骤。现场调试应该在完成控制系统的安装、连接、用户程序编制后,按照调试前的检查、硬件测试、软件测试、空运行试验、可靠性试验、实际运行试验等规定的步骤进行。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,调试过程应循序渐进,从PLC只连接输入设备、再连接输出设备、再接上实际负载等逐步进行调试。如不符合要求,则对硬件和程序作调整。全部调试完毕后,交付试运行。经过一段时间运行,如果工作正常、程序不需要修改,应将程序固化到EPROM中,以防程序丢失。

第七步:整理和编写技术文件

在设备安全、可靠运行得到确认之后,设计人员可以着手进行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,比如说修改电气原理图、连接图;

编写设备操作、使用说明书;备份PLC用户程序;记录所进行过的调整、设定参数等等。注意电气原理图、用户程序、设定的参数等必须是调试完成后的最终版本哦~

这就是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七大步骤,你掌握系统设计的流程吗?之后如果让你去做一个自动化控制项目的设计,你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去进行设计哦。

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『工控全套』 内含各类型PLC案例及源程序,还附上软件安装包+教程!

小白入门必懂PLC软件+干货包

重磅加餐,PLC入门学习全流程、电工基础大全、电工进阶PLC、PLC例程、西门子工程师地图……

这些曾经让你头秃、加班熬夜的技术干货,我们都为你准备好了!

软件汇总

学习步骤

如何0基础学习PLC?

获取更多工控案例与电气软件大全!

或许过去的你一直都在被质疑,而现在这么好的机会能证明自己为什么不努力一把呢?

(技成培训网原创,作者:蔡慧荥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)

相关问答

plc控制步进马达编程方法?

PLC控制步进马达的编程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首先,配置PLC的输入输出模块以与步进马达连接。然后,编写PLC程序,使用适当的指令来控制步进马达的运动,如脉冲...

plc总线控制伺服如何编程?

我用的是松下的plc----脉冲指令有PLSH:脉冲输出指令---SPDH:位置控制----PWM:PWM输出指令----PLS:脉冲输出指令SPD1:位置控制--------SPCH...

plc控制伺服电机编程实例精解?

回答如下:PLC控制伺服电机编程实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1.设置伺服控制器参数:在PLC中设置伺服控制器的参数,例如速度、加速度、减速度、位置等。2.编写运动...

三菱plc气缸控制编程实例?

以下为三菱PLC气缸控制的编程实例:1.开启气缸控制:当输入端X0.0为1时,M0.0置位,Q0.0输出为1,即启动气缸。当输入端X0.0为0时,M0.0复位,Q.....

plc是利用什么实现控制的?

肯定是弱点控强电。PLC通过什么来控制对象么,我个人认为:1.通过输出开关量,即输出控制通断信号,比如通过控制小继电器通断来控制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得电与否...

如何用S7-200PLC控制变频器?

有2种方法,方法1:采用I/O硬接线方式,通过S7-200的开关量输出控制变频器的启动/停止,通过模拟量输出(4-20mA)控制变频器的频率,通过开关量输入模块采集变...

用西门子plc控制多个模拟量输入信号,该怎么编程?

模拟量的采集与控制,是现在工业控制中常见的一个环节,在小型工程中,我们经常选用PLC作为控制器,那么对于PLC能否对模拟量进行采集与控制呢?这是肯定的,PLC...如...

数控编程与plc编程的区别?

PLC编程与数控编程不同点:1.plc主要是用于非标自动化设备,而数控是针对标准机台(如车床、铣床,磨床等)。2.plc编程是开放的平台,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...

1200plc顺序控制指令?

众所周知,S7-1200不支持Graph语言,但这种语言又很适合顺序逻辑控制,按照工艺的步序,一步步编程即可,为了解决S7-1200在Graph方面的弊端,我们可以通过CASEO...

PLC的中文全称是什么?由哪几部分总成?主要控制方式?

PLC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。PLC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(CPU)、存储器、输入/输出接口(缩写为I/O,包括输入接口、输出接口、外部设备接口、扩展接口等)、...

 防辐眼镜  朗诵表情帝 
王经理: 180-0000-0000(微信同号)
10086@qq.com
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
©2025  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  版权所有.All Rights Reserved.  |  程序由Z-BlogPHP强力驱动
网站首页
电话咨询
微信号

QQ

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

热线

188-0000-0000
专属服务热线

微信

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