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中心
HOME
课程中心
正文内容
西昌plc编程实例 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行吊操作手刘超
发布时间 : 2025-05-04
作者 : 小编
访问数量 : 23
扫码分享至微信

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行吊操作手刘超

来源:新华社解放军分社

资料照片:刘超

新华社西昌7月29日电题:山沟里的金牌吊装手——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行吊操作手刘超

王玉磊、吕道凯

不到两平方米的行吊操作间,悬在半空。刘超灵敏地钻了进去,扭动电机钥匙、按下电源按钮、启动电机……所有动作一气呵成,笨重的行吊挂钩在他的操作下,指哪到哪、说停就停。

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,提起这位“金牌”吊装手,不少人都竖起了大拇指。

“这是火箭测试厂房转载间的行吊设备,28.5米宽、挂钩离地9.2米,大小螺丝钉有1000余颗,接电线端子也有近万个……”刘超认真地说,“任务前这些小物件都要检查一遍,看有没有松动、滑丝或者断裂等情况,这都关系到行吊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”

不单是这一台套行吊设备,36岁的刘超负责着7个厂房共计15台套的设备,哪一台是哪一年更新改造的,技术状态变化有哪些,维护重点是哪里,参数指标是多少,他都如数家珍。

刘超说,这些行吊设备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,就像有了生命一样,只有掌握清楚、保养得好,才能实现“人机合一”, 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每一次吊装任务。

除了设备检修、排除故障、记专业知识,刘超爱学习、好思考、善总结,不仅自学获得了大专学历,还考取了起重工职业资格高级证书和电工职业资格技师证书。

资料照片:刘超

在行吊运行轨道下方的白色墙沿上,间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巴掌大的深蓝色标记。这些都是刘超自己标记的。

他根据平时吊装火箭的经验,在行吊端梁下侧离边缘30公分处,自己焊接了一根刻度尺。当刻度尺运行到蓝色标记时,就是一处定位。这样的标记一共有三处,分别对应火箭卸车吊装时的三个中心点,也就是下方的铁轮支架车的中心点。

有了这个“小发明”,不管是地面指挥员,还是吊车操作手,都能够得到吊车减速的标示提醒,提前预判停车位置,确保火箭卸载时稳定、精准。

为了提高培养吊装操作手的效率和质量,由他自主编写的《卫星厂房行吊培训教材》《产品翻转一步到位方案》等6本教材方案,已成为新选调行吊操作手的必学教材。其中,自编教材《跟车稳钩技能手法》总结的“起车稳钩法”“运行稳钩法”“停车稳钩法”和“圆弧圈稳钩法”,更是有效减少火箭、卫星等吊物的摆动幅度,提高星箭对接的精准性。凭借这四个诀窍,刘超示范操作吊运盛满了水的水桶进行S线行驶,回回都能滴水不漏。

刘超不仅操作“稳”,排除故障也很“稳”。2005年3月执行亚太6号外星发射任务时,在进行卫星工装吊装时突然出现整车断电,行吊设备无法正常操作。初出茅庐的刘超临危受命,在仔细询问了外方的操作过程后,他先是在行吊下方走了一圈,从地面上仔细观看吊车位置,紧接着爬上检修平台近距离察看,发现行吊的端梁前置橡胶缓冲器与止档体有碰撞的痕迹。在发现主交流接触器线圈无电压后,他顺藤摸瓜,找到了220伏的变压器输出端无电压,最终定位了故障“源头”。

从排查故障到修复成功行吊正常启动,刘超仅用了不到1小时。

还有一次,在对新改造的行吊进行额定负载调试任务中,当吊钩上升至半空时,PLC控制系统突然失效,50吨的配重急速溜钩下滑,转瞬即逝间,刘超敏锐地按下了紧急停车开关。行吊停止时,配重离地已经不足半米,避免了事故发生。

事后,验收人员夸赞刘超道:“那种情况下,给他的反应时间不足1秒钟。正是由于他操作时能够全神贯注,才能够及时地做出应急处置反应。”

获得赞誉的同时,刘超还有一个“双百分”的梦想,那就是安全吊装火箭100枚、安全吊装卫星100颗。

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张老照片:见证航天人的初心

来源:新华社军分社·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:李国利、王玉磊、欧翔

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史馆里,保存着这样一张老照片: 穿着净化工作服的航天人排成一排,或跪着或蹲着,在测试厂房内认真地擦着地面。

感人一幕发生在29年前的1990年,中国航天承揽的第一个国际商业发射任务——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在即。

当时,外商要求卫星测试厂房的清洁度指标必须达到十万级。也就是说,一立方英尺的空气中,大于0.5微米的尘埃不能超过10万粒。

那个年代,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设备设施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。最终,西昌航天人持续工作半个月,用绸布和酒精将厂房的地面和墙壁反复擦洗了数十次,比合同里规定的十万级指标高出了一个数量级。

斗转星移,这个中心现在的设备设施先进完善,只需清扫拖地、再用空调系统进行循环就可以满足要求,但是航天人的初心不改。

操作手柏军涛已经在负责卫星厂勤保障的这个岗位上干了16年,细心又负责、专业有担当是同事们对他的印象。

2018年6月下旬,由于发射任务的计划调整变更,北斗三号卫星在发射场的测试工作暂停。按照要求,卫星在厂房封存至任务重启。

“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在自己负责的厂房里存放好几个月,管理难度大,安全责任更大。”作为厂房负责人,柏军涛感到“压力山大”。

为此,他调整完善详细的值守计划,严格进出厂房人员的管理,每隔半小时就要对大厅外各个角落进行一次安全巡查,早中晚分三次进入大厅对卫星存放状态进行仔细检查。

一天凌晨,暴雨倾盆而下,柏军涛正在例行值班检查厂房。突然,电压波动导致厂房断电,一片漆黑。他第一时间检查确认UPS电源是否正常工作,迅速对厂房每一处用电接口和设备进行检查确认,联系空调、供电等岗位人员连夜排查安全隐患。

任务重启后,卫星在厂房顺利完成测试工作,柏军涛也刷新了单次任务卫星测试连续保障超过130天的中国航天新记录。

航天发射万人一杆枪,既有“高大上”的岗位,也有很多“接地气”的工作,负责为火箭、卫星几个测试厂房集中式空调提供蒸汽保障的锅炉房便是其中一个。

蒸汽,可提供卫星测试环境所必须的热源和湿度。2018年11月,北斗三号卫星测试保障过程中,锅炉的出渣机出现卡滞无法除渣。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故障,厂房湿度将无法保障,容易引起卫星元器件失效,影响卫星的稳定性。

锅炉主操作手王磊拿着铁锹毫不犹豫地跳进出渣池,把大半个身子浸在又脏又凉的渣池里,一锹一锹地往外铲。池子清理干净后,他再拆卸笨重的渣机,取出引起卡滞的煤块,等故障排除已是3小时之后。

平凡的岗位上,也能作出不平凡的业绩。吊装主操作手刘超用自己的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句话。他负责7个厂房的15台设备,哪一台是哪一年更新改造的,技术状态变化有哪些,维护重点是哪里,参数指标是多少,都烂熟于心。

有一次,当吊钩上升至半空时,PLC控制系统突然失效,50吨的配重急速溜钩下滑,转瞬即逝间,刘超敏锐地按下了紧急停车开关。行吊停止时,配重离地已经不足半米,避免了事故发生。当时在场的指挥员、验收人员的背后都冒出了一身冷汗。

事后,验收人员夸赞刘超道:“正是由于他长期刻苦训练,把技术练成了肌肉记忆,才能够第一时间果断做出应急处置反应。”

空调系统指挥员李义新婚不久,妻子范锦专程来发射场探望。两个人原本计划到周边游玩,却遇到卫星厂房空调风机损坏需要更换。

面对卫星进场的“大计划”,这个山东汉子选择了把自己和妻子的“小计划”放在后面,带领2名空调岗位操作手连续3天加班到深夜,终于赶在卫星进厂前排除了故障。

卫星进场了,李义和范锦分别的时间也到了。

最是实干砺初心。航天人的岗位越是平凡,他们越自觉地向一流的工作目标看齐。多年来,他们用“实干指数”提升发射“成功指数”,用担当不断托举卫星遨游苍穹。

(图片:1990年2月,为做好亚洲一号卫星进场准备,参试人员对卫星测试场房进行擦拭,达到了1万级的洁净度。 图片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提供)

(新华社军分社·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)

相关问答

各位资深人士,求解!!云南大型砂滤过滤器,砂滤过滤器评价...

[回答]用户也可选择PLC控制系统,可以实现集中或远程通讯等高要求的控制。浅层砂过滤器特点1:浅层砂过滤器支腿可以拆卸,包装体积小,运输方便。2:浅层砂过...

 斗魂师  山东武大郎烧饼 
王经理: 180-0000-0000(微信同号)
10086@qq.com
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
©2025  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  版权所有.All Rights Reserved.  |  程序由Z-BlogPHP强力驱动
网站首页
电话咨询
微信号

QQ

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

热线

188-0000-0000
专属服务热线

微信

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
顶部